当前位置: 首页志愿者感言 › 赵一菲:个人培训总结 

赵一菲:个人培训总结

2015-05-07 16:58 来源:bjsfdx

1月4日,我们华中科技大学一行14人赴北京参加汉办培训。时光总是匆匆,再过几个小时就是2月4日,我们来北京整整一月了。正好,明天汉办试讲考试,也是检验成果的日子。

前几天评完课,留心数了下过去的四周上课的节数--44门!自己都被自己上过的课数吓了一跳,怎么就上了这么多课呢!拿着4张课表复习笔记准备试讲,每节上课的内容都可以回忆起来。

我把课程主要分为三类:教学实践类/中华才艺/跨文化交际。

对我的教学能力提高最快的是教学实践类。比如说系统语音/汉字基础知识/词汇/教案等课,让我这个门外汉,快速系统补充了汉语教学知识。虽说以前我也当过家教,但我发觉以前我当家教可能更多是凭自己的感觉去讲解知识,并不算系统。而现在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我会整体的考虑我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侧重点怎样把握,整个过程是否具备逻辑性这些问题。

培训期间,因为家里有事,我曾请假回家过几天。在家时,我尝试用老师上课教的方法给我妹妹补习英语,不知道是因为妹妹觉得新鲜还是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妹妹学得特别开心。现在还打电话催我早点回家给她补课。一方面我是觉得很惭愧,以前老是顾着自己的事情而忽略掉家人;另一方面,我感受到了老师的重要意义,跟妹妹一样,孩子们就像是娇嫩的花朵,如果用心给花儿浇灌施肥,一定会看到心灵的成长。

对于中华才艺,我觉得很惭愧。主要原因是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以前都没有好好的去发掘中华文化之美。国画/书法/京剧/剪纸/太极扇/象棋,这些东西似乎离我又远又近,为什么只是在要出国了才懂得这些中华元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我想,不仅需要一个汉办和孔院积极向外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我们国内自身的新闻传播机构还应该有文化聚焦/推广的意识,而不能仅仅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更多的民间机构和公益组织乃至于个人都应该加入其中。中国出境人数已达1亿,如果出境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贡献那么一点点,相信这种力量汇集起来会比我们的志愿者更有传播影响力。

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袁绍峰老师的澳新资源分享,张春燕老师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和师淑云老师的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这些课程都非常实用,老师们不仅上课富有激情,案例的分享也非常有意思。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素质拓展和安全教育与演习。活动一是教授我们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活动二是如何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应急处理等有用的医学常识。能够参加这种培训,从应急能力和个人人身安全上来说,都很有意义。

在北京当然不仅仅只有上课,不同的同学/老师都非常的有意思。比如我们的袁妈天天扛着相机不顾"生命"危险站在马路中央给我们拍照,只为取得一个较好的景深。比如去拉美的同学说"ola(你好)"时候特别有激情。

这次在北师大1个月的培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经验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文化的更加了解与喜爱和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最后,感谢李老师,徐老师,袁老师等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赴任国指南more

泰国

菲律宾

尼泊尔

蒙古

各地孔院more

全部培训单位more
上海外国语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外研社 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厦门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