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志愿者感言 › 2014赴美班学员总结——李莹 

2014赴美班学员总结——李莹

2014-11-19 16:16 来源:bjsfdx

6月15日,成都飞往北京的航班CA4113落地,我等同行四人来到北京,终于见到了已在网络上熟络的老乡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小伙伴们。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几个月来大家每天都会在网络上交谈,陌生是因为大家几乎从未谋面。于是,抱着一颗激动、急切的心,我们为期三周的赴美志愿者培训旅程开始了。

相信所有人跟我一样,对这次培训充满了期待。期待见到陌生又熟悉的同伴,期待各位老师精彩的讲课,期待自己通过这次培训能有所飞跃,期待自己走出去可以信心满满!

有同学在抱怨,为何只有三周时间,若时间更长一点,岂不是能多学一点?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看得出,大家都充满了激情,热血已沸腾。

时光飞逝,培训转眼已来到尾声。回头一看,过去的三周如昨天般在脑海里清晰可见。各位上课的老师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学的张和生老师、敬业的宋如瑜老师,幽默的罗文萃老师,等等。

时间来到第一周。

200来号人坐在硕大的报告厅里,一位瘦高的老头站在台上,开始了《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的课程。他便是张和生教授。浓厚的京腔,幽默的语言,睿智的头脑,清晰的思维,让张老师的课显得格外生动,也让我对他的课格外期待。除了第一堂课,张老师还给我们讲授了《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汉语词汇基础知识与词汇教学》两堂课,另外客串了我们开班仪式的主持人。

太极扇的学习是我们饶感兴趣的。它给我们每天单纯的学习注入了活力。因为只有半天的学习,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还有缠着老师不放要求纠正动作的。经常在晚上,可以看到过道上,走廊里,有同学结伴练习太极扇。

周末的安全拓展,才真让我们开了眼界。常规的组队、破冰活动绝不会少,经验的讲授也照常开展。红十字会的老师为我们演示并传授的一些日常救助方法非常实用,也让我们一周疲惫的学习后重新焕发精神,一下午整个会场上,欢笑声不绝于耳。我们给了这个下午一个总结,那就是--各种"受伤",各种欢笑。第二天上午的拓展演练,既"穿越了火场"又"被歹徒劫持",既"被恐吓"又被感动。最后,当昂扬的旋律响起,一幅幅图片出现在屏幕时,所有人的内心某处相信都被戳到了。

时间来到第二周。

"闻名已久"的宋如瑜老师终于现身了。她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清瘦,高挑,素净,质朴,可一样具有琼瑶女主角的气息。"你们知道吗?我从没见过一个项目可以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一件事情!blablabla, 所以我一定要很认真!"一口台湾腔坚定地告诉我们她是来"折磨"我们的。所以在她到来之前,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暗自担心。果然,这一周超级累,每天都有讨论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PPT,想不完的活动,睡不够的觉。每天晚上,全体成员痛苦地开始讨论作业,然后,半夜兴奋地完成作业,最后,第二天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作业。宋老师每天都表现出巨大的喜悦,她说这些就是惊喜,这些就是我们的成长。正因为这一连串的活动,让我们同学之间彼此更加熟悉,也让我们对她更加地喜爱。最后一堂宋老师的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表达内心对她无尽的感谢。每个人,每句话,每个字都是如此真诚。

这一周,Lisa也来了,带着对大家的关心和期待稳步而来。她依然和我们第一次见她一样,气质沉稳,气场逼人。在她的课上,同学们显得格外认真,有严肃、有轻松、也有感动,更多的是踏实。

时间来到第三周。

Pat Lo如约而至。那个我们只闻过其声,却为见过其人的传奇式人物出现在大家眼前。一副时尚却不花哨,动感而不沉闷的形象,顿时让我想到一个词--老来俏。好喜欢Pat Lo的声音,轻细清脆。若不见到本人,你定会以为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好喜欢Pat Lo的课堂,随时都很轻松活泼,时不时的还会幽默一番。好喜欢Pat Lo的姿态,亲切可人,礼貌的言语、委婉的语气使她的建议永远能够让人接受。

这一周里,让每个人都担心的恐怕就是我们的试讲了吧。为此,大家都精心准备,想要让老师们看到我们的变化,我们的成长。

时光如梭,转瞬即逝。这三周走过来的每一天仍然历历在目。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同时,还要感谢很多。感谢每一位为我们上课的老师,感谢愿意与我们分享经历的志愿者们,感谢在日常生活上给予我们帮助的各位老师。特别要感谢的是,每天不厌其烦解答我们各种问题,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且态度超好的赫德老师。

希望我们所有2014赴美志愿者们能够通过这三周的培训,顺利地走向我们各自的工作岗位,让我们的所学为我们的工作所用。相信这会是我们人生中精彩的一章!

赴任国指南more

泰国

菲律宾

尼泊尔

蒙古

各地孔院more

全部培训单位more
上海外国语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外研社 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厦门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