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志愿者感言 › 浅谈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三情三感” 

浅谈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三情三感”

2014-06-19 17:11 来源:cqsfdx

真正下定决心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时候,我和已经做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学长发生了以下的对话:

“你认为,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一份责任心吧,我想”“说的对,但远不止这些”“那还有什么?”

“概括的说,就是‘三情三感’”

“什么东西?”

“先卖个关子,你去培训就知道了,这个东西关乎到你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汉语教师”

所以一到重师,我就特别关注这个传说中的“三情三感”。果不其然,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学习它了。《2014年赴柬埔寨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手册》上也反复提到。经过老师介绍,所谓“三情三感”,是汉办对汉语教师志愿者提出的殷切期望。“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力量,应当践行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合作精神,以深切的“感情”、满腔的“热情”和高涨的“激情”,承载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去完成新时代下汉语国际推广的使命。”老师说的热情洋溢,我深受感动。感动的同时也在反思:我可以做到吗?我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三情三感”是如何体现的呢?

先说说我的“三情”吧,当初了解这份工作,源于学长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一张照片,一个黑黑胖胖的小男孩儿憨态可掬的出现在镜头面前。经过与学长的交流才知道,爱好旅行的他,毕业之后做了汉语教师志愿者,原本打算借此机会过一个“间隔年”的他,从此爱上了这份工作,决定将汉语教师作为他的事业来奋斗,边教书,边旅行。当时的我,正处在大学生活的迷茫状态中,学长的人生经历对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与其毕业后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上班族,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我宁愿选择有挑战有意义的“在路上”的生活。而最好的旅行方式不是参观生活,二是融入生活。一个地方不待个两三年,你是不能真正体会这个地域的文化的。我不想那么肤浅的做个“到此一游”的过客,我想带走这个地域人民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留下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呢?也许留下中华文化的种子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一边旅行,一边教书“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就成了这种生活最完美的体现。虽然没有充裕的物质享受,没有其他工作的保障,但是在做有意义的工作同时,收获一份内心的充实,这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替代的。这就是我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初衷。这种初衷,随着我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深入了解,悄然的发生着变化。通过一些志愿者朋友,我了解到,他们所在的地方,可能不是繁华的都市,条件说不定比国内的农村地区更加艰苦,很多地方师资严重缺乏,他们还会教数学、教物理、甚至体育。当你意识到你对于别人的重要性后,可能你就挪不开出发的脚步了。“一边旅行,一边教书”也许就变成“一边教书,一边旅行”,甚至是“只有教书,没有旅行“但是,他们都不觉得遗憾,因为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旅行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旅行最多也只是一个人的享受,而教书可能会成就很多人的未来。如果某一天,必须要我从旅行和教书中做个抉择,我想我会选教书吧。那样,我还是一个“在路上”的人,只是“路”不再是真实的路,变成了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路”。这应该就是我对于这份事业的“感情“了吧。有了这份感情,就不难理解因为这份感情而激发出来的“热情”和“激情”了。

然后说说“三感”。有句话说“一切的激情都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消磨殆尽”。这是件挺可怕的事情,没了激情生活岂不是少了太多的乐趣。为什么激情会消失殆尽呢?我个人觉得也许是他掉进了枯燥生活的泥沼里,已经全然忘却了选择这项事业的初衷和意义。汉语教师志愿者不仅是个人的职业选择,更像是一个承诺,承诺只要还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站在讲台哪怕是一节课,你都应该对你的身份负责。这个时候你不仅代表的是你个人,你更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国家和民族的看法。这就是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责任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志愿者精神的解释是: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的一种,我们需要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正因为这样,我们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不惧教学条件的简陋,更不计较生活补助的多少,只要能养活自己,更多的生活的意义我们从志愿者工作中寻找,从帮助他人的快乐中获得。这是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光荣感。

教师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教师的付出,使得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因为教师的付出,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以传播,也正是因为教师的付出,全世界的交流得以顺利实现。教师这份工作具有与生俱来的“光荣感”。

使命感,即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每一个人都有天生属于并适合自己的那个角色,无论你是医生还是科学家,又或者厨师也罢,也许你现正在从事着某个并不情愿的行业,这些都是使命感最浅层部分的表现,亦即人类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初级使命感行为。但这样的认同会随着对社会文化及人类经济乃至哲学宇宙等整体的认知而逐渐加深,从而更加清晰化那个自我本有的个体属性,并出现一定的排他现象,促使自己努力转换到那样一个角色中,这时候使命感的认知深度就开始形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个人的感动获得正确与否的指引,直到你或许实现自己对使命感最终的价值认同,即对自我的认同为止。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不应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传承并发扬这份文明的重任。每一种文明都不应该独享,每一种文明都是全人类的文明。因为历史原因,中国还不被世界完全了解,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分歧,而弥合这种分歧的根本方法就是交流。我们认识西方的同时也需要让西方了解我们,只有这样,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才不是新闻媒体上干瘪的被曲解的中国,而是一个丰满的中国。这就是这份事业的“使命感”。

解决了思想层面认同的问题之后,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行动中的坚守。每当我也陷入了枯燥生活的泥潭中时,就想做选择时的初衷,然后怀着对汉语传播这份事业的感情、热情和激情,对志愿者教师的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继续上路。

赴任国指南more

泰国

菲律宾

尼泊尔

蒙古

各地孔院more

全部培训单位more
上海外国语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外研社 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厦门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