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志愿者感言 › 带上“感”“情”出国门 -金丹 

带上“感”“情”出国门 -金丹

2015-07-31 15:13 来源:xmdx

8个多小时的火车,把我从浙江金华载至福建厦门。一路上未曾预料的大风大雨,像个热情过火的老朋友一样,随行至此。打开车门拖着行李走在校园的一霎那,猛然发觉新的征程正拉开序幕。

五湖四海赶来、近200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济济一堂。后知后觉的我,在兴奋了许久之后,面对即将迎来的志愿者生涯,内心竟愈发惶恐不安。开幕式上,厦大的老师们十分幽默且又郑重地向我们表达了希望和寄托。在提及“三感三情”时,令我略感好奇,因其从未有所耳闻。在培训之时方得知,三感三情是指汉语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即“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热情”,“激情”和“感情”。

此时的我正刚刚开始志愿者培训,只是有些短暂的国内教学经验,但从未有过海外教学经历。若令本人深刻剖析“三感三情”未免有夸夸其谈之嫌。于我而言,“三感三情”是一个非常精准又高度的概括。我非常赞同它所传达的志愿者精神。在此,我能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期望以及从前人的诉说中,浅谈自己对三感三情的理解。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责任感是必备的素质,这点毋庸置疑。自从我选择在成为教师的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我内心早已深知肩膀责任之重。教育,无论性质如何,本身就承担着塑造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后代”的重任,责任感不言而喻。对于汉语国际教育而言,责任感也是不容小觑。我在国内教授过混合班的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迥异。我作为一个汉语教师,是要将最“标准”最“正规”的汉语教授给他们,让学生了解中国甚至能“听懂”中国、“读懂”中国。正因为如此,责任感促使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上课的方式和节奏,在这样的训练中方能练就扎实的功底。

此外作为本国的“形象代言人”之一,远赴海外传播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本身便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光荣感”不言而喻。而伴随这份光荣感的同时也会有如影随形的使命感。我们该怎样去传播文化,怎样去教授汉语,怎样让学生们学得更好,懂得更多...这些都是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我们光荣的“使命”。人说“使命感”多用于军人,但对我们而言,使命感无异于军人。我们是一支语言教学文化传播的队伍,心怀使命方能完成使命。作为即将出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需将“三感”镌刻在脑海,出国门的时候需不忘随时翻阅,随时检查,随时反思。

若说“三感”多有理论高度意味,是大的框架,等待我们搭建去攀爬,那么“三情”则更接地气,更有血有肉。不论什么职业,我想,都是离不开“三情”的。在开始一份理想的事业的时候,当然是怀有满腔热情。热情应该是对这份事业发自内心的“爱”的诠释。然而就像再热烈的爱火都会熄灭一样,热情也是有保鲜期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对工作是否满意,往往可以从他的工作热情上窥见一斑。当然,他的工作热情也往往影响了他工作上的愉快感和价值感。因此,于我而言,既然选择了我热爱的事业,那么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工作上的热情必不可少。而这份热情带来的是一次次富有激情的课堂,是一天天满怀激情的生活。一年的时间不多也不少,出了国门的我们也许很快就会迎来长时间的落寞与不安。我想,热情和激情也许是拯救我们的良药。他们像是一对好兄弟,伴随我们度过一节节或许会有些许无奈和迷茫的课堂,走过一天天可能只有无尽孤单和寂寞的生活。

谈至感情,动物都会有,何况人呢。每一个曾经是,现在是,或者未来是我的学生的人,我都会有感情。曾经在一位学长的海外教学日志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该学长在一次家访中,发现班里有位学生,住在一个没有屋顶的房子里,雨季连日侵袭的雨水已将茅屋冲刷得差不多片瓦不留。学生坐在用草棚遮挡的角落里,趁着天微微地放晴,点燃蜡烛,一字一句对课文进行阅读和记忆。看到这一幕,这位学长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在听了这个故事后也同样感慨万千。学长说自己在非期间经常家访,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动员过国内的志愿者组织进行对口援助,我想这些全是源于一份对学生难以割舍的感情。

至此,我分享了我内心全部对于三感三情的理解。没有什么深刻想法,只是一些感慨和体会。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依然还是对我全新的征程充满了未知的恐惧。我想这份恐惧更多的是源于我对自己的期望,怕自己难以胜任。但不论如何,存有“三感”,怀着“三情”,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要以身作则,要完成肩负的任务是我该做的,该践行的。希望未来,我能带上“感”“情”出国门,一手牵着一个,确保他们不在异国他乡“走失”,保持轻松愉悦却又高度负责的姿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们最好的给养和最有力的证明。

赴任国指南more

泰国

菲律宾

尼泊尔

蒙古

各地孔院more

全部培训单位more
上海外国语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外研社 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厦门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