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志愿者感言 › “三感三情”在我心中--贾蕾 

“三感三情”在我心中--贾蕾

2015-07-31 16:19 来源:xmdx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每次提起这个身份不禁会有点羞愧,我自上本科起进入这个行业,大概已有六年的时间,而如今才真正要奔赴海外进行志愿者工作。六年以来积累的全部理论即将付诸实践,让我的心里不由得充满了激动和向往。

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我曾读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发现很多时候,志愿者们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反而是我们并不一定重视跨文化交际方面,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每一年,庞大的志愿者“军团”需要去往世界各地,浸泡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当中,我们不可能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种文化。这种关乎文化层面的问题往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也曾在自己的经历中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作为北外一员,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人,这里丰富的留学生资源和各种各样的实习机会甚至让我眼花缭乱。进入北外学习之后,我曾参加过各类项目,接触到过各种各样的汉语学习者,他们来自斯里兰卡、柬埔寨、孟加拉、韩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不同的国家,每一种国家的学习者都有他们学习汉语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和学习特点。我一般是以辅导或者单班课老师的身份来面对他们,从中也曾有过很多收获。我渐渐能够体会出,人与人的相处中,微笑是共同的语言,感情是维系关系的基础。你对学生付出的感情和热情多,即使语言不通,他们也是能感觉得很明确,也会以同样的爱和感情来对待你。在项目结束后,我一般能和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我也懂得,在国内目的语环境下教学以及相处,和在国外的环境下是完全不同的。到了赴任国后,我们是肩负着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任务,去主动融入他国的文化当中,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是愉快的。

而当我看到“三感三情”之后,发现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我们带着传播汉语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对于祖国和中国文化的自豪,带着对汉语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带着一颗年轻而自信的心,去到地球上的每个角落。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正充满希望地向前延伸,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兴趣并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经越来越多。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甚至平时的交往当中,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文化作为文化依附,在文化的冲击和碰撞当中取得新的收获。

我教过的一个美国男孩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个中级(高)的汉语学习者,特别喜欢中国政治和历史以及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东西,我有时候会和他探讨很久有关“文化大革命”、“计划生育”以及“改革开放”方面的东西,他对这样的话题非常感兴趣,虽然我们的沟通中总会有磕磕绊绊,但也都通过我从中给他输入和讲解的句型而逐渐将之解决了。在这样的沟通中,我们彼此都获得很多,我几乎可以用“教学相长”、“寓教于乐”这样的形容词来形容这样的单班课。这让我不禁想起明末来到中国的那一批传教士,其中有我们熟知的利玛窦等的一些人,他们来中国仅仅是为了传播宗教吗?他们是通过单纯传播宗教教义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几何原本》中文翻译本,也不会有他们和当年的士大夫们结成的深厚的友谊了,当然当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接受了他们的思想和宗教,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我们虽然和他们有所不同,我们传播的并不是意识形态,但都同样是带着我们光荣的使命去往一个陌生的国度,我觉得如果想要将中国文化传播的更深更远,我们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首先要做的便是融入他们的文化,而要想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我们需要付出的热情、激情和感情就不仅仅是课堂中的那一小块而已,而具体如何去做,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思考、去实践的问题。作为一个将传播汉语文化当做事业的志愿者,我想我们心里都会有一个相似的梦想,就是要让汉语变成除英语之外的另一种世界通用语言。这是一个庞大的梦,我们的路还有很远。所以今天的“三感三情”中所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它们也是我们真的要牢记于心,时时刻刻要付诸实践的真理。

我希望一年以后,我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来面对更多的任务和挑战,更希望我们的汉语教育事业也能继续日益进展、蒸蒸日上。无数个志愿者愿意为这样的事业付出青春和热血,我们的汉语梦想终有一日,会联结起每一种肤色和文化,飞到每一个绿色的大洲,覆盖着每一片蔚蓝的海洋。

赴任国指南more

泰国

菲律宾

尼泊尔

蒙古

各地孔院more

全部培训单位more
上海外国语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外研社 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厦门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